
首页「星球娱乐」首页!在我们探访全国各地幼儿园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不少幼儿园都将建构游戏从室内搬到了室外:
询问老师这样做的原因,有人说是小小的建构区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大大的创作欲望、有的说大型户外建构能促进孩子们的团队合作......
究竟,大型户外建构有何魔力,让如此多的名园都尝试了起来呢?今天,我们就一同来揭秘!
下文内容节选自《幼儿园区域环创指导》,由广东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王秋老师主编:
户外建构区是指多名幼儿在户外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、操作材质各异的建构材料,使之呈现出一定的形式或结构的活动。
幼儿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搭建 (排列、组合、接插、镶嵌、拼搭、垒高等) ,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,体验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和成就感。
户外建构游戏是由全部小朋友同时参与,建构游戏的时间保证有1小时以上,场地选择在户外,空间大,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发展的机会 。
材料丰富且有层次性,以非结构材料为主,包括纸质材料、木质材料、辅助材料等。 定期进行小班级的亲子建构和混龄建构。
户外建构活动不设非常详细的学习目标,活动方式有无限的可能性,活动结果具有不确定性。户外建构游戏丰富了幼儿的主观体验,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。
在户外建构游戏中,幼儿沐浴着阳光、发展着体能、激发了探索、扩充了语言、体验着美感……孩子们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走进各种各样的学习之中。
1.手脑并用,促进 幼儿手眼协调与精细动作发展;搬运过程中身体姿势的转化也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的发展。
2.建构区域的位置和空间大小相对固定,幼儿进行操作、在作品间穿梭时能促进空间知觉与造型、表征能力的发展。
3.幼儿园操作建构材料、相互交流时,为逻辑思维、物理知识等多个方面的发展提供机会,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。
4.搭建一个建构作品需要多人共同努力,遇到问题共同解决,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。
6.建构游戏需要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思维,而想要创造又离不开细致的观察,所以还能促进幼儿观察与创造能力的发展。
户外建构游戏一般是在宽阔的操场进行,材料是大块的,存储空间也较大,因此,我们建议要有60㎡以上的材料储存空间和200㎡的游戏空间。
材料存放处可以用一些置物架和储存箱或者篮筐,利用率高。材料储存区要避雨和防尘,且离幼儿的游戏区要近,以便幼儿取放。
户外建构游戏区也可以和其他区域进行整合,例如运动区、沙池、泳池、滑梯等,都可以和户外建构游戏进行整合,一方面户外场地充分利用,另一方面体育器材、大型器械、沙池等也可以充当了建构材料。值得一提的是沙池建构,建构材料与沙水的结合激发了幼儿无限的创造性,他们在沙池种菜、搭建公园、创建小桥流水……
材料的投放与幼儿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,给幼儿合理地投放多种多样的材料,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就会表现出更多的发散思维。因此,建构游戏的材料首先应该保证品类多样,且数量充足。
首先是结构的层次性。我们常用的建构材料有积木、木板、木条、木棍、木梯、竹梯、线轴、塑料瓶、易拉罐等,这些材料70%是低结构的材料,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随意组合、一物多用,从而有了探索、想象的空间。
此外纸砖、花草、草皮、玩偶、公仔等高结构材料为幼儿提供体验式的感受。这种结构层次比例的材料适合建构区域,更适合户外的建构游戏区。
其次是年龄的层次性。如低年龄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占优势,注意的持续性差,因此只有为他们提供一些生动形象、操作性强的活动材料(如汽车、拱门、纸砖、动物玩偶等),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,让他们主动的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去。
到了高年龄班,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,空间知觉、数形等逻辑思维逐步发展起来,他们喜欢更为复杂的结构造型类的材料,利于调动幼儿的求知欲,保证幼儿兴趣的稳定性,并且使幼儿不断向高一层次发展,提高操作能力和交往经验,不断获得、积累新的经验。
再次是种类的层次性。有直接购买的、现场定做的,还有废旧物品重复利用的。在材质上,有木质、竹质、纸质、塑料、铁质等,多层次的材料贴近幼儿生活,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让身边随处可见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,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,从而乐于创造,乐于探索。
面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材料,如何投放与整理想必是每位老师的头等大事。为了让老师从整理材料这类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我们采取6S管理的办法来整理材料。首先,让孩子学会分类和整理材料,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。其次,做好标识工作,为每一个篮筐、每一辆推车做好标签。再次,教师团队定期整理和清洁建构材料,保证幼儿卫生安全。
想要了解户外建构游戏的线点,王秋老师将来到幼师口袋的直播间,为大家直播讲解“大型户外自主建构游戏课程”,不容错过哦。